• ENGLISH
  • P-ISSN3022-0335
  • E-ISSN3058-2105

논문 상세

Home > 논문 상세

越南坚江省新宗教研究: 以波哥佛教孝义、供奉仪式为例

Research on the New Religion, Hiếu Nghĩa Tà Lơn Buddhism, in Vietnam’s Kien G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of Doctrine and Ritual

동아시아종교문화연구(東亞宗敎文化硏究) / Journal of East Asian Religions and Cultures, (P)3022-0335; (E)3058-2105
2023, v.1 no.1, pp.113-125
https://doi.org/10.23239/JEARC.2023.1.1.113
阮福才(Phuoc Tai NGUYEN) (FTP University ,)
陈氏金黄(Thi Kim Hoang TRAN)

초록

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出现多种本土新兴宗教,吸收传统文化信仰,同时与外来宗教思想融合。其中,波哥佛教孝义是1915年在坚江省创立的一种新宗教,将佛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结合。本文以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重点探讨波哥佛教孝义的教义内涵、崇拜仪式等,全面了解其在越南坚江省的地位和意义。波哥佛教孝义教义融合了佛道儒三教,崇拜形式采取家庭祭祀和寺院仪式并重。它反映了当地居民对祖先崇拜、社会伦理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对佛道修行的追求,是越南本土宗教文化的缩影。

keywords
波哥佛教孝义, 本土宗教, 宗教融合, 祖先崇拜, 佛教孝道, 越南文化

Abstract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various indigenous religions emerged in Vietnam, absorbing traditional beliefs while integrating systems of foreign religious thought. Among them, Bảo Hộ Phật Giáo Hiếu Nghĩa (Protective Buddhist Filial Piety) was a new religion founded in 1915 in Quảng Nam Province, which combined Buddhist teachings with Confucian philosophy.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octrines, worship rituals, and significance of Bảo Hộ Phật Giáo Hiếu Nghĩa in Quảng Nam. Integrating Buddhism,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it emphasizes both family ancestor worship and temple rituals. It reflects local residents’desires for ancestor veneration, social ethics, and spiritual cultivation while embodying the essence of Vietnam’s indigenous religious culture.

keywords
Hiếu Nghĩa Tà Lơn Buddhism, Indigenous Religion, Syncretism, Ancestor Worship, Buddhist Filial Piety, Vietnamese Culture

Author

阮福才, 博士, 研究方向:越南南方民间信仰、 越南新宗教、越南文化;

陈氏金黄,硕士,研究方向:越南南方民间信仰、越南新宗教、越南文化

引论

笔者总结了前辈对越南宗教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回顾和评述,笔者认为,长期以来,越南学术界对于波哥佛教孝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不足之处。

关于波哥佛教孝义研究的学者,越南学者对"越南南方内生宗教"的研究虽然有许多著作,并取得巨大的进展,但"坚江省波哥佛教孝义"研究仍有较大空间值得挖掘。因此,笔者致力于在前人成果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关于此论题的研究,以期获得对此问题的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透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越南南方波哥佛教孝义思想、供奉仪式深受越南本土文化信仰与外来宗教信仰的影响。

一、越南坚江省波哥佛教孝义产生的原因

越南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以下几种宗教:佛教:越南最大的宗教,约占人口的50%。越南佛教分为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前者从中国传入,后者从印度、泰国和柬埔寨传入。越南佛教有许多寺庙、塔和雕像,如河内的文庙、顺化的太平寺和胡志明市的玉皇寺等 (Siyue 2016)。天主教:越南第二大宗教,约占人口的7%。天主教从16世纪末开始在越南传播,受到法国殖民者的支持。越南天主教有许多教堂、修道院和学校,如河内的圣若瑟主教座堂、胡志明市的圣母大教堂和岘港的耶稣山等(Siyue 2016)。基督新教:越南第三大宗教,约占人口的2%。基督新教从19世纪末开始在越南传播,主要由美国、英国和韩国的传教士进行。越南基督新教有许多教会、社区和机构,如河内的芽庄浸信会、胡志明市的西贡福音堂和岘港的亚洲公园等(Asia Parks 2023)。 此外,一些越南新宗教,又称越南内生宗教,如高台教、和好教、宝山奇香教、四恩孝义教、波哥佛教孝义等,它们融合了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其中也有越南民间信仰与文化。这些宗教通常有自己的神祇、仪式和组织,如高台教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关公(关羽) 、孔子、姜太公、耶稣和老子和等。

根据2019年的统计,在坚江省的境内,目前有11种宗教活动,有21个宗教组织,1个教会,450个直属宗教组织,399个自建神龛和62个宗教慈善机构。僧侣、修行者有1586人,职务有3580人,信徒有超过59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4.75%)。坚江省的一些主要宗教和信仰是:佛教:坚江省有两种佛教派别,即南宗佛教和北宗佛教。南宗佛教,主要流行于高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主要流行于京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天主教:坚江省第二大宗教,因此在这有许多天主教堂和修道院。基督新教:坚江省第三大宗,并坚江省有许多基督新教会和社区。内生宗教:内生宗教是指一些由越南人自己创立或发展的宗教,如以上有提过。坚江省有一些内生宗教的信徒和组织,如高台教、和好教,特别是波哥佛教孝义由这种宗教是在坚江省出生的等。

根据历史上来认为,波哥佛教孝义出生的原因是因为:

(一)历史传承

历史传承在理解波哥佛教孝义在坚江省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南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就开始传入越南,这一长期的历史传统为波哥佛教孝义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而且道教、儒教和越南民间信仰与文化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儒释道逐渐融入了越南的本土文化和信仰体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宗教形态。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儒释道三教并非一蹴而就地传入越南,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儒释道的教义和实践不断地与越南的本土文化和信仰体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互动不仅改变了儒释道三教的形态,也改变了越南的社会和文化。

其次,儒释道在越南的传播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佛教、儒教和道教都曾经历过挫折和挑战。然而,正是这些挫折和挑战推动了这三种宗教的创新和变革,使其更好地适应越南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

再次,佛教、儒教和道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发展并非孤立的。它们与越南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为儒释道三教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对儒释道的形态和内容产生了影响。

最后,儒教、道教和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即使在今天,儒释道三教仍然在越南的社会和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持续性反映了儒释道的生命力和韧性,也说明了儒教、道教和佛教对越南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历史传承对于理解波哥佛教孝义在坚江省的产生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教、道教和佛教在越南的发展过程,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儒释道如何与越南的社会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社会需求和地方文化

社会需求和地方文化是影响波哥佛教孝义在坚江省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了解这些因素对于我们制定市场策略和推广活动至关重要。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一下社会需求和地方文化如何影响波哥佛教孝义的形成。

首先,社会需求是指坚江省社区对于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需求。外来宗教,尤其儒释道三教在带来宽容、和谐、慈悲、修炼方法和治病的价值观方面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坚江省可能对儒释道三教的需求较大,因为到新社区人们希望通过信仰儒释道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宁静和治病。道教、佛教和佛教的教义和实践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需求。

其次,越南地方文化与信仰对于波哥佛教孝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坚江省的地方文化和习俗可能与儒释道三教教义产生共鸣,并与越南本土信仰相结合,形成波哥佛教独特的教义特色。越南地方文化与民间信仰可以影响人们对于宗教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同时也可以影响宗教的传播和发展。在坚江省,道教、儒教和佛教可能与当地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宗教形态。

此外,地理位置和地区影响也对波哥佛教孝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坚江省地理位置使其与其他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和宗教交流。这种交流促成了儒释道三教在该地区的传播和发展。通过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坚江省的社区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宗教观念和实践,从而丰富了他们对于宗教的理解和信仰。

波哥佛教孝义的背景,以及越南南部地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民族特性,信仰和宗教,都在一个深入的研究项目中得到了阐明。然而,导致南部农民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法国殖民主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第二次殖民剥削政策。第二次殖民剥削的速度快,规模大,对所有社会维度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特别是,法国殖民主义的土地政策,由于税收、地租、苦力、失去种植园、农场和法国殖民者的工厂,把南部农民推向了悲惨的境地。这种悲惨的境地使一个农民成为地主或橡胶种植园主的雇佣劳动者。在我们看来,这是南部农民转变的背景中最大的影响,使他们转向了诸如宝山奇香教,四恩孝义教和波哥佛教孝义,和好佛教等内生宗教。此外,生态环境因素,南方越南人民的精神文化也影响了对波哥佛教孝义的信仰。

总的来说,历史传承,社会需求和地方文化是影响波哥佛教孝义在坚江省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波哥佛教孝义的本质,意义和供奉仪式,也可以更保存于发展越南内生本土宗教,尤其波哥佛教孝义的价值,以满足坚江省社区的需求和期望。

二、波哥佛教孝义------以越南南方一种新的宗教

越南新宗教概念是指在越南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些新的宗教运动或组织,这些新宗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们通常是由越南本土的创始人或领导者所建立的,而非由外国传教士或移民所引入。这种本土性使得新宗教更贴近越南文化和社会的需求。

其次,新宗教通常以越南传统的佛教、道教、民间信仰或民族主义的思想和实践为基础,但也不乏一些创新和变化,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和挑战。这种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特性使得新宗教在社会中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和支持。

第三,由于新宗教可能被视为威胁社会稳定、政治权威,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相容,它们通常是在政府的监管或压制下发展起来的。政府对于新宗教的态度往往影响着宗教的传播和影响力。

最后,新宗教反映了越南人民在改革开放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境,如经济转型、社会不平等、道德危机、文化冲突、国际竞争等,以及他们对于社会变革和个人幸福的渴望和期待。这种与时俱进的特性使得新宗教在社会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信仰寄托和情感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越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宗教的出现与发展与这一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这些新宗教不仅是越南宗教多样性的体现,更是越南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越南新宗教的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代越南社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一) 波哥佛教孝义创立的人

1915年,在柬埔寨的波哥山具有几位道翁(Ông Đạo)来创立波哥佛教孝义(Phật giáo Hiếu nghĩa Tà Lơn),并于1921年在坚江省新合县新会乡(xã Tân Hội, huyện Tân Hiệp, tỉnh Kiên Giang)才正式开创的。五位道翁是:立道(Đạo Lập)、玉清(Ngọc Thanh)、玉明(Ngọc Minh)、玉德(Ngọc Đắc)和玉安(Ngọc An)。玉安就是阮玉安(Nguyễn Ngọc An或Nguyễn Văn An , 1889--1972)教师,也是波哥佛教孝义的教主。根据波哥佛教孝义的材料和本人去田野可知,波哥佛教孝义为一位宝山奇香教优秀的弟子来创立的,而宝山奇香教由西安佛师段明喧 (Phật Thầy Tây An Đoàn Minh Huyên,1807--1856 )创立,即波哥佛教孝义是宝山奇香教的支派。立道就是波哥佛教孝义的祖师。

关于创始人,即创立波哥佛教孝义的创始人就是阮玉安(1889--1972) 是一位启蒙者,并宣扬了57年。他安葬在建良安平孝义寺庙。具体,1906年,为寻找师傅学道阮玉安先生来到波哥地区。阮玉安本来智慧过人,随着居达 (Cử Đa) 入门后,他很快就学会了传授的道理,并成为当时波哥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道士。1915年(乙卯年),通过选拔选拔优秀的徒弟,传授教义并兴建寺庙。阮玉安通过得道,被安排在波哥的金光城祖庭---这是波哥佛教孝义庙的五大团体之一。他被正式派回越南建造"八宝五灵寺"(Bát Bửu Ngủ linh tự)。与此同时,金光城被下令"洞门闭上,仙门关上"(Bế cửa động, đóng cửa tiên)。

下山后,阮玉安去了许多地方,如安江省、前江省、同塔省、坚江省、芹苴市等地,讲道、治病救人。1921年,建成第一座寺院------仙安寺(Tiên An Tự)。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丁酉年,阮玉安举行天地祭告开启波哥佛教孝义的道场。他被尊称为德教师。1923年,为聚集了来自各地的民众在周围建村,建寺,阮玉安来到坚江建良竹山(Núi Tre---Kiên Lương, Kiên Giang)。1927年,他正式创建安平寺,即现在的波哥佛教孝义祖庭。后来,他又去了其他地方,如、龙川、同塔、芹苴等地传道,吸引信徒,并与革命力量联系服务,继续建立新的寺院指导信徒修学。

接下来,阮玉安是一位爱国者,参与国家事务,反抗法国殖民主义、美国帝国主义,并支援革命。"他为国家殉国由敌机轰炸,2008年获得阮明识(Nguyễn Minh Triết)总统颁发的二级抗战奖章"1。作为该宗教的创始人,阮玉安教师被信徒们视为超自然的人物,他在波哥神圣山上开悟,该山曾出现过救世主先知。当他领悟(完全理解) 了三教(佛教、道教、儒家) 的道路时,他下山传播教义。信徒们对他的信仰、顺从和严肃的实践表达了他的超自然力量。阮玉安教师的广泛和有魅力的力量也表现在他的美德、简朴、真诚、亲近社区的生活中;信徒们总是尊重、信任他,以他心爱的名字称呼他,如"第七老师"(Thầy Bảy) 、"七道翁"(Ông Đạo Bảy)、"德教师"(在此"德"的意思就是在道德的德,Đức giáo sư)。他的讲座被视为经典。他成为寺庙中崇拜的主要对象,也成为波哥佛教孝义信徒宗教实践的楷模。

阮玉安先生去世后,波哥佛教孝义的弟子和信徒们建立了行政组织,并按照宗旨"道法---孝义---民族"(Đạo pháp---Hiếu nghĩa---Dân tộc)和"安平-博爱-慈心"(An bình---Bác ái---Từ tâm)继续进行宗教活动。为了为波哥佛教孝义的宗教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并遵守法律法规,于2016年9月22日,坚江省宗教委员会-内务部颁发了宗教活动注册证书。

(二) 波哥佛教孝义崇拜的对象及主要供奉

与宝山奇香教类似,波哥佛教孝义也有着一幅红色的布,越南语叫Trần Điều,象征为西方佛祖,也代表民族的红色气血,是表达节制和孝义的意义。寺庙里头只有大洪钟,没有鼓锤,只供奉三位佛祖:佛祖如来、观音菩萨和观音准提,以及按照祖庭的修行规律供奉的其他位置。此外,波哥佛教孝义寺庙的正殿还供奉其他神灵,如:九品娘娘(女娲; 九天幻女; 黎山老母; 金刀圣母; 瑶池圣母; 六宫圣母; 圣英铁扇(Thánh Anh La Sát); 仙主,玉主;五功王佛(中央焕帝职功王佛---东方白帝狼功王佛---西方戏帝五功王佛---南方青帝化功王佛---北方黑帝唐功王佛),他们都是道教的神灵,但在波哥佛教孝义的观念中,他们都是佛祖(Nguyen 2020, 85)。

波哥佛教孝义祖庭的祭坛殿后,供奉着曾祖、师父、师伯、师叔和阮玉安教师,他们在传承和发展佛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庙外前庭,有通天祭坛,包括:供奉高台上的三位祖师圣祖八宝金刚祖忏十二功德和低一些的五行祭坛(金-木-水-火-土)。寺庙的左右两侧供奉地方的土地神,如供奉Ta (Neak Ta 是高棉族的神,在高棉语中"Neak"是人的总称,"Ta"的意思是指值得尊敬的上年纪的男人,象征着天然简朴、清洁、坚硬、健康)、婆主处......进入波哥佛教孝义寺庙时,女性进入右侧门,男性进入左侧门。

此外,波哥佛教孝义寺庙里头还供奉了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准提王菩萨,天皇,地皇,人皇,十二殿明王,五供菩萨,龙神护法,九幽七祖,前门五功王佛,通天---上层三位圣祖八部金刚,通天-下层五行。

根据上述内容,波哥佛教孝义供奉的神仙佛包括佛祖、菩萨、道教的神仙以及波哥佛教特有的神灵。在寺庙中供奉的神灵与佛教教义关系紧密,这反映了该宗教教义的特点和信仰方式。波哥佛教孝义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是由阮玉安于1921年在越南创立的。

波哥佛教孝义的供奉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供奉了佛祖、菩萨等佛教神灵,还包括了道教的神仙,如九品娘娘、五功王佛等,甚至将它们都视为佛祖。这种信仰的包容性体现了波哥佛教对不同信仰的融合和共存。

此外,波哥佛教孝义还供奉着祖先、师父、师兄弟和创始人阮玉安等人,以及一些地方的土地神,如Ta、婆主等。这种对祖先和地方神灵的供奉显示了对传统和地方信仰的尊重和传承。

在波哥佛教孝义的寺庙中,红色布象征着西方佛祖和民族的红色气血,寓意着节制和孝义的重要性。寺庙内只有大洪钟,没有鼓锤,进入寺庙的方式也有性别之分,女性从右侧门进入,男性从左侧门进入。这些传统习俗体现了波哥佛教孝义在信仰仪式上的特殊风格。

波哥佛教孝义的寺庙中的神灵和佛教教义密切相关,反映了该宗教教义的独特特点和信仰方式。波哥佛教孝义强调西方佛祖、民族血脉、祖庭规律和通天祭坛等概念,展现了对传统佛教和道教的传承和创新。这种信仰体系在越南等地区得到广泛传承,并影响了波哥佛教孝义的信众群体。

三、波哥佛教孝义教义、仪式、教团组织

(一) 波哥佛教孝义的教义

根据波哥佛教孝义所有的教义、仪式、教会法规和组织结构都是基于阮玉安的思想、诗歌和教导而建立的。这些内容被信徒们传承、传播,并记录在波哥佛教孝义的经典中(Nguyen 2018, 23--38)。

关于波哥佛教孝义的意义和实践与越南传统佛教不同。如果佛教提出 "解脱"和"慈悲",即解脱自"贪嗔痴"以达到僧侣的最高理念"觉悟",波哥佛教孝义则提出了"佛法、道法、孝义、民族以追求平安、博爱、慈心"(Kien Giang Kien Luong An Binh Temple 2009, 8)。其中,"佛法"修行就是让波哥佛教孝义的信徒跟着佛门,具体是观世音菩萨的仁道来修习的。"道法"是一种根据越南习俗和实践的佛教戒律的修行方式,基于儒家思想。"孝义"指的是思想和实践都要符合作为一个人的美德。"名族"代表了民族的传统文化认同和风俗习惯。安平、博爱、慈悲代表了人类的全面性,生活充满五常之德:仁、义、礼、智、信,人类将会拥有和平与幸福。可以说,波哥佛教孝义的解释是实践导向,它更加强调修行而非对佛教的学习,不仅以儒家为基础,而且以越南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为核心。因此,将思想和教义相结合的理念与传统佛教有着显著的不同。

波哥佛教孝义还有一个包括宇宙观、人生观、基本教义、戒律和教会组织的教义体系,但其简单易懂,适合农民理解。宇宙观包括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可见世界指的是一切事物,生死轮回的五行和修行者将受到报应和轮回永恒之地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行善者得善报,行恶者得恶报"(Gieo nhân nào thì gặt quả nấy, làm phước được thiện, làm thiện ác sẽ báo ác), (Kien Giang Kien Luong An Binh Temple 2009, 27)。不可见世界是神、佛、圣人和仙境的世界,是永恒的领域。

波哥佛教孝义对人生的看法是佛法、孝义、安平、博爱、慈心,其中孝义是整个教义的核心,所以在这种宗教的称呼有"孝义"之字。根据波哥佛教孝义,"孝义"是天地之间不可避免的原则,贯穿于三界:天、地、人。对天孝(Hiếu với Trời) 、对地孝(Hiếu với Đất) 、对人孝(Hiếu với Nhân)。孝义表现在信徒的生活中有七个标准 (Kien Giang Kien Luong An Binh Temple 2009, 25--27),如:

"(1) Hiếu chí ư thiên tắc phong Võ Thuận Thì; (2) Hiếu chí ư địa sinh hóa vạn vật; (3) Hiếu chí. tổ giáo huấn thập nhị công nghệ; (4) Hiếu chí Kim, Mộc, Thủy, Hỏa, Thổ nuôi dưỡng người; (5) Hiếu chí tổ nội, tổ ngoại, đạo đồng nhất lý; (6) Hiếu chí phụ mẫu sinh thành hình vóc, tóc da, thân thể; (7) Hiếu chí phụ mẫu, kế phụ mẫu không sinh, có dưỡng đạo đồng"

"(1)孝志于天则风武顺时, (2)孝志于地生化万物, (3)孝志祖教训十二工艺, (4)孝志金木水火土养宁人, (5)孝志祖內外道同一理, (6)孝志父母生成身发皮身,(7)孝志父母继生有养道同。"

根据七句话以上的说法,在每一句的意思组织内容,如下:

在每一句话将首诗以"孝志"为开头,分别用不同的对象来阐述孝的内涵和外延,体现了越南文化对孝道的重视和尊崇,同时展现了诗人对汉字和越南字的熟练运用和创造性结合: (1)孝志于天则风武顺时:孝敬天道,就能顺应时势,风调雨顺,武运昌盛。(2)孝志于地生化万物:孝敬大地,就能促进万物生长,自然界和谐。(3)孝志祖教训十二工艺:孝敬祖先的教训,就能学习十二种传统的手工技艺。(4)孝志金木水火土养宁人:孝敬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就能培养和平安宁的人民。(5)孝志祖内外道同一理:孝敬祖先内外两方面的道理,就能达到一致的理念。(6)孝志父母生成身发皮身:孝敬父母,就能感恩他们给予自己生命和身体。(7)孝志父母继生有养道同:孝敬父母,就能继承他们的生命和养育之道。

以上每一句话意味着通过孝道的实践,不仅要敬仰天地,学习传统技艺,遵循五行规律,还要理解祖先的智慧,感恩父母赐予的生命和养育之恩。这些价值观在越南文化中被看作是崇高的行为准则,体现了孝道的深刻内涵。

相较于佛教,波哥佛教孝义的教义更为简单、世俗和普通。它与普通的新兴宗教有着不同的准则,其意识形态和教义并不违背传统文化和信仰。它主张保留民族的身份、文化和精神价值观。这一准则在"义"概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根据波哥佛教孝义,义有三个原则:义于国家;义于朋友;义于人类。"义于国家"意味着对国家忠诚;"义于朋友"则要真诚地信任彼此;"义于人类"则是让人们敬佩仁慈(Kien Giang Kien Luong An Binh Temple 2009, 19),如 :

"(1) Nghĩa với nước là phải tận trung vì nước, giữ gìn ngọn rau tấc đất nước nhà;(2) Nghĩa với. sư thầy ta nên hiếu hạnh, thảo hiền;(3) Nghĩa với bạn là không phản bạn;(4) Nghĩa với bà con, song thân, luân lý;(5) Nghĩa với anh em, trên hòa dưới thuận;(6) Nghĩa với cô bác xóm giềng hương thôn."

(1)对国家的义务是要尽忠为国,保护国土上的每一寸草木。(2)对师父的义务是要孝顺恭敬,谦虚谨慎。(3)对朋友的义务是要不背叛朋友。(4)对亲戚、双亲的义务是要遵守伦理。(5)对兄弟的义务是要上和下顺。(6)对邻居、乡亲的义务是要友好相处。

根据六句话以上的说法,在每一句的意思组织内容,如下:

在每一句都以"对"的字开头,分别用国家、师父、朋友、亲戚、双亲、兄弟、邻居、乡亲等不同的对象来说明对他们应该怎样履行义务和尊重。以下是对应每个对象的履行义务和尊重:对国家的义务是要尽忠为国,保护国土上的每一寸草木:要对国家忠诚,为国家效力,保卫国家的领土和资源。对师父的义务是要孝顺恭敬,谦虚谨慎:要对师父孝敬,尊重他的教导,谦虚学习,谨慎行事。对朋友的义务是要不背叛朋友:要对朋友忠诚,不出卖他们,不欺骗他们。对亲戚、双亲的义务是要遵守伦理:要对亲戚、父母遵循社会道德,尊重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维护他们的利益和名誉。对兄弟的义务是要上和下顺:要对兄弟和睦相处,上尊下敬,互相帮助,共同进退。对邻居、乡亲的义务是要友好相处:要对邻居、乡亲友善待人,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这些话体现了越南文化中对道义的重视和尊崇,强调对各种对象应该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和履行义务为出发点,从而维系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这些价值观体现了越南文化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也展现了创立波哥佛教孝义的人对越南文化信仰的熟练运用和创造性结合。

波哥佛教孝义的修行理想是人的道德,因为天地间有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和儒教。然而,当信徒完全实现人的道德(道人伦),这三种宗教就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因此,波哥佛教孝义有三个层次的修行:上乘(跟着仙道来修习) ;中乘(长斋) ;下乘(跟着人道来修行)。波哥佛教孝义对新信徒也有要求:背诵《救苦经》并常日念诵;对教义和修行方向有基本了解;自愿皈依信仰。另外,波哥佛教孝义的宗旨是通过修行帮助心灵的专注达到智慧。波哥佛教孝义的宗教实践主要禁止违反人道道德的行为、坏习惯和迷信,以帮助信徒获得真诚、善良和美丽(真、善、美),因此信:徒无需脱离社会,而是要遵循"人道":具体来说,信徒有四个要坚持的事情:(1) 对宗教的忠诚;(2) 遵循佛陀所教师的戒律;(3) 行善,远离恶行;(4) 遵守八戒、十戒和二十禁忌(Kien Giang Kien Luong An Binh Temple 2009, 25--27)。

波哥佛教孝义作为越南新宗教的一种,与传统佛教有着显著的差异。其教义更为简单易懂,注重实践,并强调保留民族文化和精神价值观。波哥佛教孝义的宗旨在于通过培养道德来提升信徒的心灵智慧。其对人的道德、义理、修行层次以及信徒的要求都形成了独特的体系。这种新宗教不仅在农民中有着广泛传播,而且与越南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紧密相连。深入研究波哥佛教孝义,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越南宗教多样性的现象和宗教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波哥佛教孝义的开放性和宗教包容性,通过三教合一的政策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佛教、儒教、道教。这也是波哥佛教孝义的教义、教规和修行内容的基础。宗教融合是人类宗教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指不同信仰和宗教的成分、要素相互和谐、混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宗教。三教合一的现象是一种在东亚国家和越南特有的宗教结合形式。三教合一由三个元素组成:佛教、儒教、道教,它们又与地方信仰和民间文化相联系。波哥佛教孝义也是一种三教合一的形式,由佛教、儒教、道教和南越地区的传统信仰和文化组成。波哥佛教孝义中三教合一的特点表现在礼拜方面:供奉佛陀、圣贤、神灵。此外,波哥佛教孝义还包含了南方地区的传统信仰和文化。

波哥佛教孝义是越南南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佛教派别,由阮玉安于20世纪初创立。阮玉安教师是一位爱国与智慧过的人,他受到了外来宗教和越南民间文化的影响,创造了一种结合了佛教、儒教、道教和南方习俗的新型宗教。他主张以孝为本,以义为行,以爱为心,以和为美。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天地自然,尊重祖先历史,尊重父母师长,尊重兄弟朋友,尊重邻里乡亲,尊重自己身心。他还提倡人类应该追求真善美,反对虚伪邪恶丑陋。他的思想和诗歌深受南方人民的欢迎和支持,波哥佛教孝义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宗教形式。

(二) 波哥佛教孝义的仪式

波哥佛教孝义有常规和主要仪式,所有仪式都是按农历计算的。该宗教的仪式时间曾按照一天中的四个时辰进行:子时、午时、卯时和酉时。然而现在,在寺庙的仪式时间分为午时、卯时和酉时;家中举行的仪式在卯时和酉时进行。

每个月都有两次供奉佛陀的节日,分别是每月的15日和29日或30日(小月),称为斋戒;还有两次供奉神灵的节日,分别是每月的1日和16日,称为素食。此外,还有一些主要节日如下:正月九日举行供奉星辰的仪式,祈求国泰民安。正月十五和十六日举行上元节。二月十九日举行观音菩萨诞辰。四月七日举行祖庭节(纪念阮玉安教师)。六月十九日举行观音菩萨行道。七月十五日举行中元节和开创道的纪念日。九月十九日举行观音菩萨升天。九月二十八日举行纪念孔子。十月十五和十六日举行下元节。十一月十七日举行阿弥陀佛诞辰。在上述节日中,纪念阮玉安教师被视为最重要的节日,规模最大,也是波哥佛教孝义他龙的盛会。

皈依仪式通常在三大元节(上元、中元、下元) 举行,新的信徒们会得到一块派心(Lòng Phái, 这是一块黄色的方形丝绸,有草书汉字写着上面,男性的派心里面有一个圆形,女性的派心里面有一个半月形)。这块派心是在祖庭制作的,上面有皈依者的姓名。

(三) 波哥佛教孝义的教团

在组织结构上,波哥佛教孝义教团没有明确的等级制度和职敕,只有职事分工,并按中央和地方两级组织。最高组织为中央管理委员会,由36名成员组成,下设五个部门(寺院管理部、教义传教部、仪式部、教务监察部、社会事务部和财务部)。地方寺院的管理委员会由7至16名成员组成。目前,波哥佛教孝义在西南部一些省份如安江省、坚江省、同塔省、芹苴市等地(Kien Giang Kien Luong An Binh Temple 2009, 417) 拥有约6000多名信徒,设有九座寺院道观。地方寺院管理委员会相对独立自主,自养、自收、自治,信徒主要由家族亲属组成。波哥佛教孝义组织成小团体、相对独立自主的形式,也符合新兴宗教的一般特征。

从其产生背景、德教主(Đức giáo chủ) 权威、教义主张、目的、仪式、修行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差异性来看,可将其视为一种新兴宗教形式。

四、结论

波哥佛教孝义成立于1915年,正式在他波哥区确立。在越南,该宗教在1921年于坚江省新合县新会乡富会村举行开创道仪式。从开创道仪式开始,阮玉安教师及其弟子们走遍南方地区传播教义,建立寺庙,号召人民积极参与爱国活动。他们与波哥佛教孝义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不仅彰显了人民的爱国传统,也丰富了南方、越南多样化的信仰和宗教体系。

波哥佛教孝义是南方新兴的本土宗教。它继承和发扬了宝山奇香教、四恩孝义教的教义思想,以及三教合一和地方传统文化信仰的结合。该宗教以"孝"为教义的核心和修佛、修行的原点,重视南方文化和精神价值,保持和弘扬南方文化和信仰传统。它成为了南方农民的一种可靠的精神支持。其教义简单易懂,教规适合南方农民的生活。

根据波哥佛教孝义的仪式,这个宗教尊重和遵循农历的传统,与南方农民的生活习惯相符合。它遵循着农历,与南方农民的生活习惯保持一致,体现着对传统历法的尊重。除此之外,这个宗教注重供奉佛陀和神灵,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特色,也反映了南方人民的信仰多元化。该宗教重视供奉佛陀和神灵,融合了三教合一的特点,同时体现了南方信仰的多元性。更重要的是,这个宗教重视纪念阮玉安教师,体现了以孝为本的教义,也彰显了对创始人的崇敬和感恩。它对阮玉安教师的纪念十分重要,体现了该宗教以孝为核心的教义,同时表现出对创始人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波哥佛教孝义是一个富有历史的宗教,它承载着南方地区的文化遗产和信仰传统。这个本土宗教在南方农民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传承了敬奉阮玉安教师等先贤的智慧,还关注着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波哥佛教孝义的教义和仪式既简单易懂,又符合南方农民的生活方式,因此深受信众喜爱。它在南方地区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Conflict of Interest

本論文不存在任何利益衝突。

References

1 

Asia Parks. 2023. [Chinese Language Text] "亚洲公园",accessed on 25 July 2023. https://www.mafengwo.cn/poi/33209284.html

2 

Kien Giang Kien Luong An Binh Temple. 2009. "Ta Lơn Buddhist Teachings" Kien Giang Province, Vietnam (internally popular). [Vietnamese Language Text] Tổ đình An Bình Tự, Kiên Lương, Kiên Giang, "Phật giáo Hiếu Nghĩa Tà Lơn", (Lưu hành nội bộ).

3 

Nguyen Thoai Linh. 2018. "Tà Lơn Buddhist Teachings---A New Religion Endogenous to the South", Journal of Religious Studies 12(180):23--38. [Vietnamese Language Text] NGUYỄN THOẠI LINH, 《PHẬT GIÁO HIẾU NGHĨA TÀ LƠN---MỘT TÔN GIÁO MỚI NỘI SINH Ở NAM BỘ》, 《Nghiên cứu Tôn giáo》.

4 

Nguyen, Ngoc Mai. 2020. Research on Endogenous Religion in the South (Taking Tu An Hieu Nghia, Buu Son Ky Huong and Tà Lơn Buddhist Teachings as Examples), Hanoi: Hanoi Institute of Religion. [Vietnamese Language Text] Nguyễn Ngọc Mai, "Nghiên cứu tôn giáo nội sinh ở Nam Bộ (Tứ Ân Hiếu Nghĩa, Bửu Sơn Kỳ Hương và Phật giáo Hiếu Nghĩa Tà Lơn", Viện nghiên cứu tôn giáo, Hà Nội, Việt Nam.

5 

Siyue. 2016.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and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basic overview of Vietnamese customs, religion, etc. [Chinese Language Text] 四月, 越南风土人情基本概况宗教等全面介绍详解。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521/43553936.shtm, accessed on 25 July 2023.


투고일Submission Date
2023-09-25
수정일Revised Date
2023-11-30
게재확정일Accepted Date
2023-12-20

동아시아종교문화연구(東亞宗敎文化硏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