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SSN 3022-0335
- E-ISSN 3058-2105
Under government regulation, various active strategies have been adopted to carry out activities and expand the living and development of spaces for folk belief expression in the new era in a manner that gradually moves towards standardization. Through practical exploration, Tianhou Palace in Tingzhou has gradually grown from an ordinary Mazu Palace to a ke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in Fuji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that the Mazu faith tradition i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World”, this sit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sse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ity of Tingzhou.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ianhou Palace in Tingzhou,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ath of folk belief venues that serve loc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into people’s lives under government control.
民间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流,是认识、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把钥匙。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加强了对民间信仰事务的管理。近年来,民间信仰活动逐渐被作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加以传承,成为各个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名片。学界对于民间信仰"非遗化"问题进行了诸多探讨。周朔认为,非遗是农业文明时期人民世代相承的普遍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情感心理、价值取向息息相关。(Zhou 2023, 13) 裴齐容、张骁鸣指出,地方所采取的种种保护传承措施,本质是发掘和利用地方性知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文化生态。(Pei and Zhang 2023, 39) 王宵冰、任洪昌在讨论了"妈祖信俗"的更名与"非遗化"现象之后,认为"妈祖信俗"顺应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逻辑,正经历着一个渐趋制度化和组织化的过程,这也是信仰主体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Wang Xiaobing and Ren 2018, 39) 李华伟提出,民间信仰的"非遗"化强调的是民间信仰的地方性和特异性,刻意地对民间信仰进行整合,可能会对文化产生潜在的解构功能。(Li Huawei 2019, 49) 学者们从各自的研究立场出发,对民间信仰的"非遗"化开展研究,展望民间信仰"非遗"化发展的趋向。当今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在保持自身传统的同时,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积极融入时代潮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汀州天后宫便逐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重要文化标志。经过数十年发展,在政府与民间的互动中,汀州天后宫呈现出民间信仰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汀州是福建西部的重镇,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谷之中,是客家人重要的祖居地之一。汀江从永定棉花滩流入广东大埔县境,经潮州汕头出南海。"长汀溪达上杭,直至潮州入于海"(Zhao 1990, 8),河道迂回曲折,滩多流急,自古被视为畏途险道。南宋绍定年间,长汀县令宋慈开辟了汀州至广东潮州的水路盐运航线,汀州的木材、粮食、纸张等物资可直接运至广东,汀州府城所在地长汀也就成为闽、粤、赣三省边界物资集散的重镇,有"日上三千,下航八百"(Fujian Waterway Chronicles Compilation Committee 1997, 91)之誉,妈祖信俗也随着商贸往来由潮州传入汀州。据当地学者考证,汀州天妃庙最早出现于元代,(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汀州天后宫文萃》,第55页)随着妈祖神格逐渐提升,汀州天妃宫在清初更名为"天后宫",奉文春秋二祭。道光年间,知府在汀州府所属地界倡捐,对天后宫进行大规模扩建。现存汀州天后宫道光七年春月吉日重修《积庆殿碑记》记载:
道光七年春月吉日重修圣母宫殿,祀积庆王于宫左,规制湫溢,似欠观瞻。宏珍、宏兴店等集同侪十有五人,抽厘金千余,邀原董事辈,于圣母座后来龙处创建积庆殿,庶入庙思敬无规制湫溢之嫌,非敢邀誉也。(Lan 2021, 246)
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 "里人游飞臣邀集同人吴赞虞、康步崖、卢子固、谢云壑、张叶吉唱首重修"(Lan 2021, 249)。现存于天后宫的碑刻显示,自清代至民国的历次宫庙重修扩建活动多由乡人自发集资筹建,带有鲜明的自治色彩。
自改革开放以来,汀州天后宫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 汀州天后宫作为当地重要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纳入政府管理之中。自20世纪90年代起,当地政府便将汀州天后宫与地方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其加以管理。在将长汀县城建设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汀州天后宫的修复得到长汀县政府支持,1994年成立了"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业务主管单位是长汀县文体旅游局。在组织架构中,协会聘请了政治顾问、历史顾问、文物顾问、法律顾问、文学顾问、外事顾问、外联顾问、财务顾问、建筑顾问、民俗顾问、雕艺顾问等十一位顾问。在20世纪90年代的多份《县长办公会议纪要》与《专题会议纪要》中均可见到县政府支持汀州天后宫筹措资金修复的批复,提出要利用海内外侨胞赞助投资兴业,观光旅游。
(二) 汀州天后宫得以重修、扩建,获得"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最早要求修复天后宫的是长汀县的张慕庚先生等几位老人,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就多次到政府部门反映,要求将汀州天后宫作为文物古迹予以保护。1990年1月,长汀县政府将汀州天后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汀州天后宫修复工作逐步展开。1994年长汀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年"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正式成立。县政府要求把天后宫作为名胜古迹文物的重要项目来修复,使之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景点之一。长汀县城乡规划设计室认定汀州天后宫为名城重点保护单位。经过多年努力,"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不仅完成汀州天后宫主体建筑的修复,同时筹建汀州天后宫碑林等附属建筑,完成"一江两岸妈祖文化广场"的景点建设。汀州天后宫见证了汀州古城的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并于2014年被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 在基层政府的支持下,一批与妈祖信俗活动相关的民间技艺文化得到整合发掘。2009年妈祖信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长汀将"十番"、汀州鼓吹、长锣鼓、踩马灯、踩船灯、舞龙灯、打花鼓、九连环、茶灯、舞狮、台阁、花灯等民俗技艺融入妈祖庙会庆典之中。自1999年起,天后宫从台湾引入光明灯。上灯者将全名书于灯上,祈愿合家安康,心想事成。每年正月十五,汀州天后宫举行上灯仪式,由县民宗局长为光明灯开灯。政府逐步规范妈祖信俗活动,取消了旧时汀州天后宫妈祖巡游活动,对于昔日通宵达旦燃放鞭炮迎妈祖的习俗予以禁止,引导妈祖信俗活动朝着世俗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汀州天后宫将民间信仰活动与学术研讨、文化传承结合。
早在1996年汀州天后宫便举办"妈祖文化东南亚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妈祖研究与民间信仰》。与会人员来自厦门大学、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客家学会、河南省雕塑书画院、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莆田市政协文史委、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清流县地方志办公室、明溪县志办公室、长汀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长汀一中、瑞金一中等多家单位。2003年召开的汀州天后宫"宫史研讨会"受邀参会人员来自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长汀诗词学会、长汀商会、长汀党史委、县政协、县文体旅游局、县档案局等部门。(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汀州天后宫文萃》,内部资料,第59--62页) 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编辑出版的《汀州天后宫文萃》得到全国人大、中国美协、文化部、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等多家单位的支持。2004年汀州天后宫成立妈祖文化研究室,召开妈祖文学艺术创作座谈会,提出"弘扬妈祖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弘扬传统文化、开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熊梦麟,《在汀州天后宫文学艺术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汀州天后宫修复简讯》第29期,2004年8月26日) 这些活动在拓展汀州天后宫影响力的同时,也将主流学术话语引入民间信仰之中,实现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的参与。
汀州天后宫坚持将主流价值融入民间特色之中,实现政府管理下政治与民俗的价值同构。汀州天后宫的妈祖信俗活动拥有广泛的民间基础,有自成体系的祭祀仪式和民俗活动,如妈祖圣诞、升天日、回宫纪念日等祭祀活动,除夕守岁及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初八妈祖庙会,正月十五元宵上灯、"福慧莲社"等习俗。2014年汀州天后宫创办了"汀州天后宫文艺宣传队"成为闽西地区第一支天后宫文艺宣传队。在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中,既有歌颂妈祖精神的节目,也有宣传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打击涉麻、涉毒以及禁止赌博的节目。既有长汀民间传统艺术,也有现代歌舞表演,(Lan 2021, 498-499) 以主流价值体系引导民间开展信俗活动。
在汀州天后宫的发展过程中,全国各地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民间信仰场所的规范化管理也在逐步探索完善中。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民间信仰事务管理的意见》,提出要建立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登记编号管理制度,实施分类管理。建立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民间信仰活动,落实安全责任。严把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基建关,制止乱建滥建,发挥民间信仰积极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湖南省政府印发的《湖南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办法》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依法规范民间信仰事务管理。福建则通过打造两岸交流平台,普查试点、登记备案,赋予民间信仰新的时代内涵等措施,推进民间信仰创新管理。(Yu 2019) 汀州天后宫积极贯彻相关政策,在政府的管理下逐渐被塑造成为长汀乃至闽西地区妈祖信俗活动的中心。近年来,汀州天后宫积极拓展自身影响力,不仅与福建省内的天后宫开展妈祖文化交流活动,还与江西于都、瑞金、广东南澳岛、广西北海、江苏昆山、北京、天津等地宫庙保持密切联系,(Lan 2021, 275) 汀州天后宫掌握了这一地区妈祖信俗文化的话语权。
汀州妈祖信俗深植于民众的生活之中,承载着民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至三月二十五日,汀州天后宫遵循祭祀、暖寿、摆素宴、唱戏等形式,举行为期五天的妈祖圣诞庆典活动。其中的"暖寿"仪式源于当地独特的风俗。在长汀至今还保留着民众60、70、80岁庆寿中"暖寿"的习俗。如某人某日八十大寿,由寿翁的朋友、至亲在生日前一天自发为寿翁举行庆寿活动。寿诞前一晚设宴,子女、女婿、至亲至友前来祝贺,东家准备四盘六碗暖寿宴席。宴前,寿者手执拐杖坐于寿堂正中,受子女、孙女、女婿拜寿。拜寿者还得说几句贺寿的话,要用文雅的祝颂语,寿翁要给每人一份"挂颈"(即红包)。(Lan 2021, 275) 当地民众将传统的"暖寿"风俗寓于妈祖信俗活动中。人们还将妈祖称为"妈祖娭哩",在长汀话中意为"妈祖母亲"。将妈祖神像称为"妈祖娭哩菩萨"(妈祖母亲菩萨),将去妈祖庙上香祭祀称为"去帮老娭哩烧香"(去给老母亲烧香)。长汀人相信,在妈祖庙守岁,除旧迎新,能给人们带来新一年的好运。每年大年三十,天后宫管委会会安排好值班人员,准备好茶水,迎接守岁群众的到来。(Lan 2021, 324) 这些信俗活动反映了长汀民众对妈祖独特的崇敬情感。当地政府通过支持这些传统信俗活动的开展,表达自己与地方民众共同的情感归属、文化认同。
汀州天后宫妈祖信俗的传承发展是提升文化品格,满足民众需求的体现。2004年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成立十周年时,汀州天后宫基本上按照清代建筑模式修复如初。在修复保护古迹的同时,协会的理事们提出要善于开展妈祖文化活动,走出去,引进来;要提高妈祖文化的品味,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对外联络,与长汀县里的招商引资活动结合起来。2004年召开的第八次常务理事会决定将"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与第二届美食旅游节结合,提升汀州天后宫的知名度。借此机会邀请泉州、潮州、莆田、龙岩、漳州、三明等地友宫前来,加强宫际间的联系。汀州妈祖文化研究室成立后,重点从事妈祖文化的研究和宫史研究,同时负责对外联络,开展文化交流。研究室通过征集文稿、实物、书画等展品,"使游客、信众有所看、有所思、有所忆、有所念、有所悦、有所传"。(《转变观念重视文化拓宽交流------元宵座谈会大开工作思路》,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汀州天后宫修复简讯》第32期,2005年2月26日) 近年来,刊出《汀州天后宫修复简讯》,出版《汀州天后宫折页》,同时通过台湾嘉义笨港天后宫(汀州妈庙) 获得大量有关台湾笨港天后宫、水仙宫、南瑶宫等台湾宫庙与汀州天后宫渊源联系的资料。为扩大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汀州天后宫于2013年组织"汀州天后宫参访团"前往台湾拜访与本宫有渊源的11座妈祖宫庙。2014年台中龙天宫组织"台中龙天宫汀州祖庙省亲谒祖团"前来拜谒汀州天后宫妈祖,两宫人员亲如一家。(《汀州天后宫会长在庆祝大会上作场所工作的汇报》,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管理理事会,《汀州天后宫简讯》第72期,2015年3月15日) 2015年后,天后宫内安排阅览室和老人活动室,创办"妈祖大学堂"宣传"妈祖精神",每个月举行一次讲座。理事会"既从事文物维修,又尊重民众的信仰,还通过妈祖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对促进闽台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长汀县民宗局张彦彬局长在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汀州天后宫修复简讯》第31期,2005年1月26日) 保护修复文物古迹,实现了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改造提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对外交流活动,提升了民间信仰的精神文化品格,引导其符合国家政策的规范。
汀州天后宫的存在具有重构集体意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导向。在政府管理下,经过整饬之后的妈祖信俗活动,强调以新时代优秀文化重塑民众的集体意识。汀州天后宫坚持以宫内活动为主,妈祖神像未再迎出祭祀,也未举行出宫巡游活动。汀州天后宫不仅成为文物单位,还是长汀县重点旅游目的地,保护修复工作得到当地民众的积极支持。为募集资金保护修复天后宫,"有些妇女自带礼物,自购车票,下乡和外出找亲朋好友进行募捐"。(《长汀县民宗局张彦彬局长在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汀州天后宫修复简讯》第31期,2005年1月26日) 汀州天后宫积极开展基层互助帮扶活动。自2006年汀州天后宫妈祖爱心救助会成立后,以赈灾、救难、助残、济困为目标,主要靠"救助会"会员每年60元的会费以及汀州天后宫出售废烛油的一半收入为基金,开展妈祖爱心救助活动。(Lan 2021, 356) 救助会成员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会员不仅有天后宫的会员、理事,还有广大的干部、居民群众。2016年"爱心会"在册名单有459人,当年总收入为334425元,支出扶贫救助款117576元。(范秀冬,《在汀州天后宫妈祖爱心救助会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管理理事会,《汀州天后宫简讯》,第78期,2016年8月1日) 汀州天后宫于2017年为长汀县城东大街的道路修缮工程捐资3万元,于2019年为童坊镇"老年幸福院"组织募捐活动。(Lan 2021, 396) 2020年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汀州天后宫通过长汀县民宗局及龙岩市道教协会等机关,向红十字会捐助款项6万元。(Lan 2021, 397) 为配合政府的禁毒工作,每逢初一、十五,汀州天后宫都把禁毒宣传单散发给进宫上香的民众。天后宫文艺队还编写了《禁毒三句半》和有关禁毒小品、歌剧,在城乡之间巡回演出,受到社会好评。(《汀州天后宫的禁毒宣传》,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管理理事会,《汀州天后宫简讯》,第78期,2016年8月1日)
以妈祖信俗为纽带,汀州天后宫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构筑起共同的情感体验。汀州天后宫举行纪念汀州妈祖回宫九周年庆祝活动时,延请的两个鼓乐队演奏的曲牌大多是民间的汀州客家传统乐曲,其间的两个半天的友谊赛(斗台) 中,两班人马各显神通。首场是演奏技艺赛,开场演奏毕,即展开比赛,节目有双吹小筒、口鼻同吹四把唢呐、口吸两根烟鼻吹双唢呐、口技(手指吹) 、空筒双唢呐和四唢呐吹顶五盏灯、笛子独奏、茶壶吹奏等。(《纪念汀州妈祖回宫九周年,汀州天后宫隆重举行庆祝活动》,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汀州天后宫修复简讯》第25期,2003年1月8日) 在2017年纪念妈祖诞辰1057周年活动中,"纪念活动捐演戏剧芳名"出现汀州天后宫文艺队、吴春梅文艺队、李井连文艺队、戴永荣文艺队等多支乡村基层文艺队伍。(《隆重纪念妈祖诞辰1057周年》,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管理理事会,《汀州天后宫简讯》第81期,2017年5月2日) 民间的自发力量、政府部门以及宫庙组织的合作互动,实现了基层社会的善治。
在民间信仰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基层社会群体的竞争与合作,呈现出"去粗取精"的样貌。政府管理下的民间信仰场所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同时,也在探索一条服务社会,促进当地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同时,融入民众生活的道路。
自20世纪90年代初,汀州天后宫便以长汀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尽管为了凸显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的民间社团属性,将协会定位为"以各界离退休人士为主体的,地方性、非营利性、专业性的群众社会团体",(Lan 2021, 352) 但因一些当地政府机构负责人退休后热心于天后宫的修复、管理事务,被聘请为顾问、维修负责人等职务,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实际上代表了政府的立场与意图,负有重修天后宫和管理庙宇的双重职责,形成了"政府搭台、精英唱戏"的局面。天后宫已不是过去由长汀城内民众自发轮流主持的庙宇,成为隶属于协会管辖的场所。
为服务地方社会,贯彻法律法规,加强民间信仰活动的规范性,凸显民间信仰场所的公益性特征,汀州天后宫曾组织社会捐款,为馆前中学解决了热水设备,结束了该校无法供应热水的困境,并积极帮助贫困学生。汀州天后宫积极开展助老助残募捐活动。在社会公益事业上,汀州天后宫捐建长汀大型妈祖文化广场。在参与救灾方面,汀州天后宫举行赈灾募捐大会,捐款支持当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汀州天后宫历年慈善救助支出明细表如下(Lan 2021, 397-398):
汀州天后宫历年慈善救助支出明细 (2012年6月之前账目,因洪灾造成缺损) 一、社会公益事业捐款 2010至2012年 捐助妈祖文化广场建设资金230万元。 2014.11.25 捐助红山乡苦竹基点村普及安装路灯1万元。 2016.05.22 捐助赤峰扩大公路及装石栏杆5000元。 2016.11.14 捐助东门修路捐款3万元。 2019.02.28 捐助童坊大埔村老年幸福院建设1万元。 2019.03.31 捐助馆前中学住校生供热水设备款1万元。 2020.02.29 捐资民间信仰公益服务中心资助款3.1万元。 二、抗击新冠肺炎捐款 2020.02.10 捐助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款3万元。 2020.03.02 捐助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款3万元。 三、救灾捐款 2009.02 捐助台湾龙天宫救灾款1.6万元。 2012.07.31 捐助馆前天后宫救灾款3000元。 2013.05.31 捐助四川芦山赈灾款3.8376万元。 四、修复文物古迹捐款 2014.02.28 捐助古城天后宫修庙2000元。 2014.03.24 捐助修复古城墙富有门城楼3000元。 2018.10.26 捐资如意宫维修款10万元。 2019.09.19 捐资五通庙维修及塑菩萨3万元。 2020.07.13 捐助龙岩莲花山道院维修费3万元。 五、为困难户疾病治疗捐款 2012.08.01 捐助南山乡黄啟海爱人遇难款2000元。 2013.04.03 救助谢成信治伤款5000元。 2014.07.06 捐助红十字会为钟天佑治白血病5000元。 2015.10 捐助会员罗碧华乳腺癌补助款2000元。 2015.12 捐助范秋林患脑膜瘤救助款5000元。 2016.01.19 捐助拆迁户林振恩困难补助2000元。 2016.08.17 捐助丘小林骨髓移植5000元。 2016.08.25 捐助付兴火儿子付先脑瘤、脑积水治疗费2000元。 2017.01.07 捐助张美珠宫颈癌2000元。 2017.04.13 捐助徐金梅左上龄龈浅表高分化鳞癌2000元。 2017.04.14 捐助林庆莲患鼻咽癌2000元。 2017.04.14 捐助严水生肝恶性肿瘤,结肠癌术后款5000元。 2017.05.11 捐助郭添斌一级重度残疾(古城马关村) 2000元。 2017.09.12 捐助游含露胃肠高危间质瘤5000元。 2018.05.13 捐助张晓东治病补助款5000元。 2019.01.30 捐助张晓东妻治骨髓炎款2000元。 六、助学捐款2014.08.29 捐助贫困生戴勇苼上大学3000元。 2014.08.30 捐助贫困生梁晓彬上大学1000元。 2016.09 捐助谢水斌、谢金玫双胞姐妹上学圆梦款500元。 2017.08.12 捐助贫困生张婧烨上大学困难补助2000元。 |
由上表可见,汀州天后宫积极参与慈善救助事业,为当地公益事业、抗击新冠肺炎、救灾、修复文物古迹、救助困难户治病、助学等事务积极捐资,在民间与政府的互动中实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这也是民间信仰传承发展的本源。在天后宫的发展过程中,将国家意志与民间传统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民众的主体性作用,成为民间信仰发展进程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后,汀州天后宫引入许多新的信俗活动。1999年起,汀州天后宫从台湾引进"光明灯",每年正月十五上午吉时,均会举行"光明灯"上灯仪式,寓意上灯者吉祥如意。据统计,2015年汀州天后宫的光明灯数量就达到12760盏,(《汀州天后宫羊年春节活动记实》,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管理理事会,《汀州天后宫简讯》第72期,2015年3月15日) 有许多群众前来交光明灯费。每年七月初八"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成立纪念日,天后宫会举办活动一天,十二月十四日迎接妈祖回宫日会举办活动三天。(汀州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汀州天后宫文萃》,第28页)1 这并非传统的妈祖信俗活动,而是与天后宫的修复保护联系在一起,具有时代特征。汀州天后宫既是文物古迹,又是旅游场所,还担负着促进海峡两岸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汀州天后宫以妈祖文化交流为主线,开展与台中县龙天宫、笨港天后宫、彰化南瑶宫等多家宫庙的进香拜谒等活动。以龙岩市举办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为契机,吸引法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毛里求斯等国客家乡亲前来参观。自汀州天后宫理事会成立以来,接待了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华人华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毛里求斯、越南、韩国、柬埔寨等外宾。(Lan 2021, 411) 因此,多重角色的叠加是政府意志介入汀州天后宫发展历程的体现。目前,天后宫在以主流价值建构信俗活动过程中,积极拓展其作为汀州古城历史发展见证性建筑的功能,推动旅游观光与文创产业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繁荣服务。
近年来,民间信仰多被冠以"传统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的称谓。民间信仰的宗教性逐渐弱化,民俗性不断凸显,作为文化资源的民间信仰因应而生。(Zheng 2022, 32) 这些称谓既是对民间信仰活动的肯定,代表着政府对某种民间信仰活动的支持态度,也是将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引向规范化的必经之路。许多民间信仰活动为了获得政府支持,纷纷套用这些称谓。与此同时,一些传统习俗则被判定为"迷信"。在对汀州天后宫的走访中,笔者收集到27支天后圣珓籖诗。这些籖诗历来被视为迷信,但这些珓诗的珓题多为历史典故,如纣烹文王子赐食、文王释囚遇姜尚、昭王适楚沉江、孙膑刖足、范雎被诬受苦、百里奚牧羊遇秦王、苏秦六国封相、越王求成于吴、汉高祖得三杰定鼎、韩信登台拜相、班超万里卦候、朱买臣采薪后得官、刘、关、张桃园结义、刘玄德三请孔明、诸葛亮舌战群儒、石崇王恺斗富等等,在珓题中还出现"唐王游月宫"、"阿育王造塔百神扶助"的神化传说。筶的内容多为求功名、财运、凶吉、婚姻、生育、健康、诉讼等。在筶的分布上,上筶、上上筶共9支,中筶、上中筶共10支,下筶、上下筶共8支。象征吉祥如意的上筶、中筶比例高于下筶,这体现了趋吉避凶的心理诉求。在民间信仰发展过程中,需要兼顾当地长期形成的风俗与群众诉求,寻求二者的平衡点。
目前,让民间信仰逐步成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是民间信仰治理的趋势。这需要民间信仰在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政府与民众等诸多社会关系中不断作出自身的调适。(Chen 2017, 23) 我们不仅要将关注点置于民间信仰内容本身,更应当挖掘民间信仰独特的文化意涵,使其成为国家意志与民间社会结合的润滑剂。
龙岩市采取摸清一个底子、建立一套标准、打造一批精品的措施,通过打造精品场所,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提升规范化水平。在对民间信仰活动的管理中规定,在活动中应当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要引导公民"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汀州天后宫在活动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规范。在长汀,从三月二十一日开始,当地群众会携带寿桃、寿面、三牲、香烛等供品前往天后宫致祭。这些米饭、面条等物品会在当天作为"流水席"的食品,大米、面干、米粉、食油等便于收藏的供品,由汀州天后宫管委会登记收起。留待日后出售给百姓。所收入的钱款统一由财务入账,作为维修宫庙的费用。(Lan 2021, 274) 参加祭祀活动每人只要交10元香烛钱作为庙会的开支,就可以在天后宫参加素宴。从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天后宫的宴会厅要举办数十桌素宴,(Lan 2021, 275) 庙内戏台上连续三天上演大戏。生意人会主动捐钱请戏班演戏,上演的大都是汉剧或者越剧。每月初一、十五都有念经组在庙里念"妈祖经",中午集体会餐。每月初九是"福慧联社"活动日,上香、念经之后中午集体吃素餐,天后宫的活动井然有序,深受民众欢迎。这些活动把民众聚拢在一起,关注公共生活、参与公共生活,最终达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目的。
当地热心人士的积极参与是汀州天后宫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天后宫的管理者为了扩大影响,十分重视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自己,扩大影响力。今天,汀州天后宫已成为能够影响铁场、馆前、新桥等周边乡镇的长汀妈祖信俗活动中心。民众基于"共同文化"思想和情感目标而主动参与、协调合作。(Zhang 2022, 78) 近年来,龙岩市抓住思想、制度、队伍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对主持、参与民间信仰活动团体的建设。在老一辈卸任协会职务之后,年轻的妈祖敬仰者已经不再满足于通过单纯的祭拜仪式传承妈祖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新兴科技的运用逐渐在妈祖信俗活动中占据一席之地。汀州天后宫的发展需要在政府的引领下走出长汀,在规范化的管理与发展中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妈祖文化的传承与研究之中,让天后宫成为融入民众生活、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标志。
目前,在县政府的支持下,除汀州天后宫被列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外,濯田天后宫于2012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羊牯天后宫、李岭天后宫、蓝坊天后宫被列入全国文物普查点,长汀乡村的妈祖庙会得以复苏。许多宫庙的传说故事、历史沿革被挖掘传扬。通过开展备案管理工作,提高场所管理水平,加强场所监督检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管理日益完善。在民间信仰发展的过程中,应将其作为一种生活形态的存在,让其成为凝聚民众共识的天然媒介。如前所述,民间信仰场所的管理者大多在当地富有声望,与政府部门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民间信仰的治理实践中,政府的管理引导与民间信仰场所管理者的行动相结合,让民间信仰真正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在基层发挥应有的功用,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