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SSN 3022-0335
- E-ISSN 3058-2105
2021年10月30日,廈門大學與大真大學共同舉辦了首屆道學與傳統文化Online國際學術會議,反響熱烈。2022年6月4日與2022年12月20日,大真大學和廈門大學、佛光大學三方共同舉辦第一屆和第二屆的東亞宗教文化線上國際學術會議。自第三屆始,會議更名為“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第三屆與第四屆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分別於2023年8月29日和2023年12月23日成功召開。回顧此五次國際學術會議參與的人物和發表的論文等基本情況,可以見證中國、韓國、越南等國宗教學界同仁之間的學術友誼,也可以為將來進一步的學術合作創造條件。
On October 30th, Xiamen University and Dajin University jointly held the first Onlin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Daoism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response was enthusiastic. On June 4, 2022 and December 20, 2022, Daejin University, Xiamen University, and Foguang University jointly held the first and second onlin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s on religious culture in East Asia. Since the third session, the conference has been renam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Religions and Cultures.” The third and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Religions and Cultures were successfully held on August 29, 2023 and December 23, 2023, respectively. Reviewing the attendees and published papers of these fiv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s, academic friendship among religious scholars in China, South Korea, Vietnam and other countries can be witnessed. This creates the conditions for further academic cooperation in the future.
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教授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訪問學者、韓國國立首爾大學高級研究學者、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訪問學者、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高級研究學者。主要學術方向為道教文獻學和道教思想史,已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國哲學史》《自然辯證法通訊》《哲學動態》和Religions(A and HCI) 等刊物發表文章近百篇,出版專著《道教服食技術研究》《道教在當代中國的闡揚》,合著《中國道教通史》《中國道教思想史》《中國宗教通論》《社會科學應用方法論》,主編《百年道學精華集成》道醫養生分輯八冊(約五百萬字) 等。
2018年,韓國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運營委員李京源教授攜同李秀賢、辛尚美等學生赴中國進行宗教文化考察和學術交流活動,在廈門大學,兩所學校從事宗教文化研究工作的老師、同學有了第一次愉快、難忘的交往。之後,雙方一直保持聯繫。"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為推動道學研究、增進學術交流,2021年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與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商議每年舉辦兩次線上道學與傳統文化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主持人和點評人,道家道教以及傳統文化研究領域的碩博士研究生、博士後和青年學者與會演講,優秀的參會論文會後可投稿韓國核心期刊(KCI) 《大巡思想論叢》。
2021年10月30日,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與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共同舉辦了首屆道學與傳統文化Online國際學術會議,反響熱烈。2022年,經大巡思想學術院學術助理、政治大學博士生李秀賢女士的熱情溝通,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姚玉霜教授提議大真大學、廈門大學、佛光大學三方共同舉辦"東亞宗教文化線上國際學術會議"。經過中韓三個宗教學術研究機構的積極磋商和認真籌備,2022年6月4日與2022年12月20日,三方合作順利舉辦了第一屆和第二屆的東亞宗教文化線上國際學術會議。第二屆會議,越南國立大學胡志明市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文化學系申請加入辦會。自第三屆始,會議更名為"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來自臺灣地區的政治大學也加入了合作隊伍。我們於2023年8月29日和2023年12月23日,又相繼召開第三屆與第四屆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下文將列舉此五次國際學術會議參與的人物和發表的論文等基本情況,以記錄中國、韓國、越南等國宗教學界同仁之間的學術友誼,也為將來進一步的學術合作創造條件。
2021年10月30日,首屆道學與傳統文化Online國際學術會議順利召開。此次會議共有8人先後演講論文,4位嘉賓主持,4位學者點評,海內外專家學者及碩博士研究生約50人參會旁聽。研討開始之前,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黃永鋒教授和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院長裵圭漢教授分別致開幕辭。黃永鋒教授引述習近平主席2014年3月28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講話"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說明此國際學術會議辦會主旨。裵圭漢院長表示教學相長十分重要,學術研究不易,希望通過線上國際會議的平臺,大家可以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次會議議程如下:
(Table 1. The Schedule of the 1st Daoism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Online Conference)
開幕式08:50--09:00 | 黃永鋒主任致辭(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裵圭漢院長致辭(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 口譯:李秀賢(政治大學) | |||
場次 | 主持嘉賓 | 發言人 | 發言主題 | 點評專家 |
上午上半場09:00--10:20 | 李京源(韓國大真大學教授) | 康立坤(北京大學博士) | 陳攖寧對道教的"科學改造"之於新時代道教詮釋方向的啟發 | 詹石窗(四川大學教授) |
耿瓊珂(四川大學博士) | 試論道教"女換男體"與佛教"轉女成男"思想異同 | |||
中間休息10:20--10:40 | ||||
上午下半場10:40--12:00 | 李遠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 阮福才(越南同塔政治大學助理教授) | 高臺教中的中越共同神探究 | 蓋建民(四川大學教授) |
于洪濤(南昌大學助理教授) | 白玉蟾詩詞文作品的題材分類研究 | |||
午餐休息12:00--14:00 | ||||
下午上半場14:00--15:20 | 鐘雲鶯(元智大學教授) | 江毓奇(廈門大學博士後) | "終日言"與"未嘗言"的辯證------論王夫之的"卮言"哲學 | 李紅軍(延邊大學教授) |
李唯希(廈門大學博士) | 歸儒於道:從《原宗圖》看九序心法對儒家綱常的吸收 | |||
中間休息15:20--15:40 | ||||
下午下半場15:40--17:00 | 黃永鋒(廈門大學教授) | 鐘雲鶯(元智大學教授) | 韓國薑甑山之宗教醫療觀研究 | 陳美華(法鼓大學教授) |
李璐(廈門大學博士) | 傳統喪葬文化"祭夫丁"儀式探析------以潛山市余井鎮馬道村為研究個案 | |||
閉幕式17:00--17:10 | 黃永鋒教授致辭(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李京源教授致辭(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 口譯:李秀賢(政治大學) |
當日研討活動圓滿結束後,黃永鋒教授致辭感謝。黃教授認為這次會議是中韓兩國學者友誼的延續,為栽培學術新人提供了廣闊的國際平臺。黃教授感謝師長們為提攜後學作出的各種努力,希望道學與傳統文化Online國際學術會議之于學術新秀,猶如清風吹拂樹林,發出沙沙悅耳聲響。大真大學李京源教授表示今後道學與傳統文化Online國際學術會議,每年將舉辦兩次,歡迎更多的學者、同行參與,期待這一舉措能夠為栽培學術人才、推動國際道學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2022年6月4日,第一屆東亞宗教文化線上國際學術會議順利召開。此次會議由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與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主辦,來自四川大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雲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臺灣地區的佛光大學、輔仁大學、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灣宗教學會,韓國大真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2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會議,中外嘉賓約180人收聽。
會前致辭中,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裵圭漢院長強調此次學術活動是大家一直進行學術交流和共同努力的結果,有助於東亞宗教文化學術研究的發展和高水準學術網路的擴展。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姚玉霜教授表示,此次會議不僅展現了東亞學者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心願,而且展現了東亞學術圈團結合作的夥伴關係。四川大學文科傑出教授詹石窗院長回憶了自己當年前往大真大學和佛光大學訪問和參會的經歷,認為今天採取網路會議的形式也可以非常好地溝通,相信大家能夠通過這次會議交流心得,共同推動學術研究朝縱深發展。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李遠國研究員認為,跨國學術會議對於促進東亞宗教文化研究確實起了巨大作用,此屆論文關注領域相當廣闊,研究內容相當深入,研究方法相當新穎,而且發言人絕大多數是中青年學者,反映了東亞宗教、中國道教的研究正在走向新的歷史進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蓋建民所長指出,當今宗教學研究是一種跨地域、國際化的研究,尤其在本土宗教研究方面,研究視角已經轉向從周邊來看我們,並表示此次會議最大亮點在於看到很多年輕學者成長起來,令人欣喜。黃永鋒教授則回顧了去年廈門大學與大真大學合作辦會的成功經歷,而今年又新加入了臺灣地區許多高校和機構,合作前景必定越來越好。這次會議議程如下:
(Table 2. The Schedule of the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Religions and Cultures)
時間環節 | 活動內容 | 發言人 | 發言主題 | 評議專家 |
08:30--09:00 開幕式 (黃永鋒教授主持) | 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院長裵圭漢教授致辭 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姚玉霜教授致辭 傑出教授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詹石窗院長致辭 資深學者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李遠國研究員致辭 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黃永鋒教授致辭 口譯:李秀賢(政治大學) 線上合影 | |||
09:00--10:00 第一場研討 | 李遠國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 范俊銘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東亞區域的神祇功能之本向:以薑甑山信仰為分析 | 詹石窗 (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傑出教授) |
林榮澤 (輔仁大學宗教系兼任助理教授) | 姜甑山與張天然傳道歷程之研究:以"公事"及"爐會"為例 | |||
10:00--11:00 第二場研討 | 蓋 菲 (雲南大學哲學系講師) | 陳弘毅 (廈門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 早期全真道服食活動考------以王重陽和"七真"為中心 | 蓋建民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紀尚坤 (廈門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 道教女子修煉理論與女性主義"性別認同"探究 | |||
11:00--12:00 第三場研討 | 張豔超 (廈門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 謝瑞隆 (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 臺灣宜蘭縣漢人拓墾與媽祖信仰 | 陳永革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 |
陳美華 (臺灣宗教學會理事) | 《典經》中的地理人文和GPS定位 | |||
12:00--14:00 | 午餐休息 | |||
14:00--15:00 第四場研討 | 于國慶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 林秀芳 (廈門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 《太上感應篇》民本思想發微 | 范正義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
邱 鈺 (廈門大學哲學系碩士生) | 《陰騭文像注》生態倫理思想鉤索 | |||
15:00--16:00 第五場研討 | 李京源 (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教授) | 姚玉霜 (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 | 宗教社會史觀下的人間佛教 | Dr. Alevtina Solovyev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search, University of Tartu) |
黃義助 (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 | 佛教信仰的護老實踐研究------以福智教育園區為例 | |||
16:00--17:00 第六場研討 | 黃永鋒 (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 | 陳鈺寧 (廈門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 福州地區W廟叩問儀式研究 | 李志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
崔田田 (廈門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 膠東半島平度市芝坊村當會活動調查研究 | |||
17:00--17:15 閉幕式 (李京源教授主持) | 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高南植教授致辭 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姚玉霜教授致辭 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黃永鋒教授致辭 口譯:李秀賢(政治大學) |
上述學術研討之後,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李遠國研究員對整場會議進行了高屋建瓴的總結,他認為東亞宗教文化線上國際學術會議具有研究的地域廣泛,涉及的宗教類型多元,國際化程度高,注重年輕人學術進步等鮮明特點。黃永鋒教授致辭說,東亞宗教文化線上國際學術會議對於促進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開拓宗教學界以及相關研究領域同仁的學術視野,培養宗教文化、中華傳統文化以及中外關係史等研究方向的青年學術人才,推動東亞多元宗教文化研究乃至更為廣大的文化學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2年12月20日,第二屆東亞宗教文化線上國際學術會議順利召開。我們特意選定12月20日召開此多方合作的盛會,是因為當日是國際人類團結日,是慶祝求同存異的日子。《聯合國千年宣言》指出,"團結"是21世紀國際關係的基本價值觀之一。我們在這樣一個日子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旨在通過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學術交流,為人類的團結、進步,奉獻學術界的力量與智慧。
此次會議由韓國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中國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越南國立大學胡志明市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文化學系聯合舉辦,來自中國四川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大理大學、四川傳媒學院、泉州師範學院、莆田學院、閩南師範大學、輔仁大學、長庚科技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韓國大真大學、濟州觀光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英國倫敦大學,越南FPT大學、越南國立大學胡志明市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等20多所高校或科研機構的36位專家學者參與研討,其中18位學人發表演講,9位專家點評,9位學者主持,共有374人線上收看收聽。這次會議議程如下:
(Table 3. The Schedule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Religions and Cultures)
開幕式 | 韓國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院長裵圭漢教授致辭 | ||
09:00--09:30 | 越南國立大學胡志明市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文化學系主任阮玉詩教授致辭 | ||
廈門大學 | 四川大學傑出教授詹石窗先生致辭 | ||
黃永鋒教授主持 | 線上合影 | ||
口譯: 李秀賢(政治大學) | |||
第一組 | |||
時間 | 發表人 | 文章名 | 主持嘉賓/評議嘉賓 |
09:30--10:30 | 林安梧 (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 "覺性為主、信靠為輔"的新宗教:以"大巡真理會"為示例――經由宗教哲學類型學式的考察 | 趙曉寰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詹石窗 (四川大學) |
09:30--10:30 | 申榮大 (韓國濟州觀光大學教授) | 關於大巡真理會聖地一帶間風水地理的研究:以地脈連結過程中形氣論為中心 | 趙曉寰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詹石窗 (四川大學) |
10:30--11:30 | 楊雯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 | 道教財神信仰的歷史文化背景研究:以趙公明為中心 | 雷寶 (大理大學)/郭武 (山東大學) |
10:30--11:30 | 張瑞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 | 程以甯"守常明之道"丹道易學思想研究 | 雷寶 (大理大學)/郭武 (山東大學) |
14:00--15:00 | 阮福才 (越南FPT大學博士), 阮順貴 (越南同塔大學博士), 陳氏金黃 (越南堅江師範學院碩士) | 越南同塔省信仰與藝術中的關聖帝君形象研究----以鴻禦關聖廟為例 | 黃建興 (福建師範大學)/阮玉詩 (越南國立大學胡志明市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 |
14:00--15:00 | 連晨曦 (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講師) | 民間信仰轉型與地方精英的成長:以莆田媽祖信仰為例 | 黃建興 (福建師範大學)/阮玉詩 (越南國立大學胡志明市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 |
15:00--16:00 | 董寧 (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 | 太平天國洪秀全的宗教神秘主義起源 | 于國慶 (四川大學)/Edward Irons (香港文化、商業與宗教研究所) |
15:00--16:00 | 邱鈺 (廈門大學哲學系碩士) | 《陰騭文像注》神學倫理思想探索 | 于國慶 (四川大學)/Edward Irons (香港文化、商業與宗教研究所) |
16:00--17:00 | 鄭長青 (泉州師範學院副教授)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研究四題 | 朱展炎 (四川大學)/林榮澤 (輔仁大學) |
16:00--17:00 | 江毓奇 (長庚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 變《易》與通《老》──論呂惠卿的"卮言"詮釋 | 朱展炎 (四川大學)/林榮澤 (輔仁大學) |
第二組 | |||
時間 | 發表人 | 文章名 | 主持嘉賓/評議嘉賓 |
09:30--10:30 | 金泰洙 (韓國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教授) | 韓國新宗教運動與其思想:以侍天主與解冤相生為中心 | 李京源 (韓國大真大學)/蓋建民 (四川大學) |
09:30--10:30 | 李黎鶴 (四川傳媒學院副教授) | 密道同體:摩利支天與鬥姆圖像的考辨 | 李京源 (韓國大真大學)/蓋建民 (四川大學) |
10:30--11:30 | 王希佳 (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博士後) | 馬丁·布伯論猶太教與中國宗教 | 黃永鋒 (廈門大學)/李建欣 (中國社會科學院) |
10:30--11:30 | 利百加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碩士) | 試論基督教中國化的文化邏輯和研究方法 | 黃永鋒 (廈門大學)/李建欣 (中國社會科學院) |
15:00--16:00 | 阮忠孝 (越南國立大學胡志明市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安江校區博士), 江氏竺娒 (越南胡志明外貿大學碩士), 鄧燈書 (越南國立大學胡志明市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安江校區碩士) | 越南西南部新宗教研究------以四恩道佛為例 | 蔣門馬 (茅山書院)/李志鴻 (中國社會科學院) |
15:00--16:00 | 羅臻輝 (閩南師範大學歷史地理學院助理教授) | 宋元時期保生大帝信仰傳播新探 | 蔣門馬 (茅山書院)/李志鴻 (中國社會科學院) |
16:00--17:00 | 張舒晴 (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 | 神異與立教:全真道祖師的信仰敘事略論 | 孫瑞雪 (四川大學)/李遠國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
16:00--17:00 | 石娜娜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 | 道教視野中的廣成子:兼論甘肅平涼崆峒山廣成子信仰 | 孫瑞雪 (四川大學)/李遠國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
閉幕式 |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李遠國研究員作會議總結發言 | ||
17:00--17:30 | 韓國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高南植教授致辭 | ||
李京源教授主持 | 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黃永鋒教授致辭 | ||
(韓國大真大學) | 口譯:李秀賢(政治大學) |
上述學術研討之後,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李遠國研究員對整場會議進行了高屋建瓴的總結,他認為東亞宗教文化線上國際學術會議具有研究的地域廣泛,涉及的宗教類型多元,國際化程度高,注重年輕人學術進步等鮮明特點。黃永鋒教授致辭說,東亞宗教文化線上國際學術會議對於促進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開拓宗教學界以及相關研究領域同仁的學術視野,培養宗教文化、中華傳統文化以及中外關係史等研究方向的青年學術人才,推動東亞多元宗教文化研究乃至更為廣大的文化學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屆會議,在2023年8月29日召開,會議主題是"生命健康與宗教療愈"。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序》中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為名也。"道教、佛教、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等均以愛護世人為圭臬,並通過宗教實踐,為信眾提供了獨特的宗教療愈方式,為人類生命健康做出卓著貢獻,令人稱道,亟待研究。這次會議議程如下:
(Table 4. The Schedule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Religions and Cultures)
時間 | A場 | B場 | ||
09:00--09:20 | 李京源 | 開幕式 大真大学大巡思想学术院裴圭漢院長致辭 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黃永鋒主任致辭 政治大学華人宗教研究中心林振源主任致辭 胡志明市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文化學系阮玉詩主任致辭 (李秀賢博士擔任翻譯) | ||
09:20--11:00 | 詹石窗主持 | 李玉珍 臺灣觀音信仰的療癒功能 | 林安梧主持 | 陳美華 大巡天下的軌跡------《典經》中朝聖行旅的意義 |
林振源 神農八功與宗教療癒:瑞芳青雲殿神農信仰初探 | 申榮大 韓國聖地風水考察:通過斗落升山看到的上帝降世地為中心 | |||
盧佳慧 儀式、宗教療癒與"醫療劇場":再探當代臺灣民間社會的醫療文化 | 金泰洙 甑山與大巡思想的興起及其主要思想體系 | |||
黃約伯 從他力到自力:以日本天理教的朝聖療癒為例 | 金德三 先秦道家與人文學的場理論 | |||
11:00--11:20 | 休息 | |||
17:40--18:00 | 李京源教授主持 | 閉幕式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李遠國研究員會議總結 大真大学大巡思想学术院高南植教授致辭 (李秀賢博士擔任翻譯) |
這次會議,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李玉珍《臺灣觀音信仰的醫療功能》、"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黃約伯《從他力到自力:以日本天理教的朝聖療愈為例》、義守大學醫學系盧佳慧《儀式、宗教療癒與"醫療劇場":當代臺灣民間社會的醫療文化》、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林振源《地方道法與宗教療癒:以臺灣北部閭山三奶法為例》、萊頓大學孟逸夫《道教醫療的運作》、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蔣馥蓁《文檢集(心香妙語/心香妙語)疾病請願部門所反映明清時期四川道教活動》、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呂燁《贛東北閭山派的神明及其治病儀式:以上饒縣沈、周兩壇為例》、廈門大學哲學系洪閩輝《道教守一與心理治療探微》、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楊文定《道在養生:廣西劉仙岩宋代石刻《養氣湯方》考論》、廈門大學哲學系李璐《"元氣"與脾腎:基於道教養生學視角的考察》等論文,是專為會議奉獻的力作,令人敬佩!
這一屆會議,在2023年12月23日舉行,會議的主題為"多元視域中的東亞宗教文化"。此次會議發表演講的學者、學生共有36位,參與主持的學者9位,這樣的規模是前四屆會議所沒有的,說明該會議平台不斷取得進展。第四屆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開幕式和閉幕式都有韓國大真大學李京源教授主持,在簡短的開幕式致辭中,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裴圭漢院長,對會議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為會議做出積極貢獻的組織者、演講者和點評者表示衷心的感謝。第四屆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會議議程如下:
(Table 5. The Schedule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Religions and Cultures)
時間 | 主持暨評論人 | 發表人 | 題目 |
---|---|---|---|
10:00--10:20 | 李京源 大真大學 | 開幕式 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裴圭漢院長致辭 《東亞宗教文化研究》主編李紅軍教授致辭 (政治大學宗教所李秀賢擔任翻譯) | |
10:20--12:00 | 第一場次:A場 | ||
林德順 馬來西亞華人研究中心 | 張凱 南京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 一種特殊的女性救贖策略:10至14世紀東亞女性羅漢崇拜研究 | |
吳寶麟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 | 樂律"和""平"的終極追求與生命關懷 | ||
16:40--17:00 | 李京源 大真大學 | 閉幕式 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高南植事務局長致辭 (政治大學宗教所李秀賢擔任翻譯) |
第四屆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一個特別的亮點是參加主持和點評工作的學者,大多來自中國境外,其中趙曉寰先生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林德順先生來自馬來亞大學、阮玉詩來自越南胡志明市社會科學人文大學,Edward Irons是美國學者,鄭志明、林振源兩位先生是臺灣學者,他們為發言人帶來國際化的學術視野和研究資訊,頗有啟發作用。在閉幕式上,延邊大學李紅軍教授對將在2024年創刊的《東亞宗教文化研究》做了介紹,並期待學術界同仁投稿支持;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高南植教授肯定了會議的積極意義,同時歡迎學人繼續參與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
筆者記錄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的緣起、歷程與成果,其實是想讓這些學術往事能夠停留在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交流的歷史記憶裡。"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在多方攜手友好合作、一同弘揚學術之道的過程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蹟,充分體現了會議舉辦方和專家學者的"服務"精神,其要者有三:
第一,為文化交流服務。五次會議,演講者、主持嘉賓和評議專家來自中國、韓國、越南、澳大利亞、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廈門大學、大真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延邊大學、西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僑大學、佛光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等,以及萊頓大學、倫敦大學、馬來亞大學、越南胡志明市社會科學人文大學、高麗大學、濟州觀光大學等數十所高校或科研單位先後參會。不同文化背景的學人參與會議,對文化交流頗有益處。
第二,為學科建設服務。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影響,面對面的學術交流遇到了困難,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採取線上為主的方式,使得宗教學學科的學術活動得以存續。該學術會議,不局限於某一種宗教的研究,道教、佛教、基督教、民間宗教、新興宗教等宗教文化方面的學術探討,都可以在此平臺進行,這有利於開拓宗教學界同仁的學術視野,從而在更廣闊的領域裡推動宗教學整體研究水準的提升。
第三,為人才培養服務。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重視支持年輕學生發展,與會的學生經過磨練,科研能力均得到了有效增進。2021年10月首屆道學與傳統文化Online國際學術會議,參會的北京大學博士生康立坤2022年赴哈佛大學訪學,四川大學博士生耿瓊珂2022年到廈門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2022年6月第一屆東亞宗教文化線上國際學術會議,參會的廈門大學博士生陳弘毅2022年10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學訪學。2022年9月,參加會議的廈門大學博士生紀尚坤將於2024年上半年赴法國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訪學。2023年8月第三屆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發言的學生廈門大學博士生李志堃、李璐於當年下半年赴山東大學訪學。
由上述可見,東亞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這個平台對學術進步和文化交流頗有價值,我們非常慶倖能夠做這樣有意義的工作。《中國宗教》2005年第8期發表了餘孝恒、萬紅撰寫的一篇採訪宗教學家卿希泰先生的文章,題目為《采得百花成蜜後 既忘辛苦也忘甜------訪四川大學著名宗教學教授卿希泰》。讓我們一起向先輩學者學習,為我們的學術事業而奮進。